欢迎来到地球村朋友圈网!今天是2019929日,星期日
地球缘
取消
首页 > 食品 > 2022年益生菌科技与产业创新论坛举办

2022年益生菌科技与产业创新论坛举办

发布时间:2022-12-27

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伊利集团支持的“2022年益生菌科技与产业创新论坛”以线上方式举办。来自浙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中国农业大学院、清华大学、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伊利集团等科技界及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展开深入交流,共探益生菌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我国益生菌产业呈现三大特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在致辞中表示,益生菌行业作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是我国食品工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邵薇表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益生菌产业已颇具规模,呈现三大特征:一是益生菌的诸多技术瓶颈在高校及企业的合力推动下被逐一破解,在确保我国益生菌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同时,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二是在食品工业健康升级的大背景下,益生菌与食品工业对接融合处于最佳时机,应用类别趋于多元化,从乳制品逐渐向果蔬制品、休闲食品等产品类别、延伸。三是我国益生菌标准法规与监管体现基本与国际保持同步,菌种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满足了行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邵薇指出,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在于创新引领与科技赋能。对益生菌功效的探索和评价是一个严谨、科学的长期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重视对菌种的科技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内涵。得益于益生菌产业前期良好的消费者教育,我国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水平较高,然而科普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行业应主在营销与推广产品时高度自律,少一些“夸大宣传”,多一些“严谨专业”,同时加大科普投入,共同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氛围。

  伊利集团总裁助理云战友在致辞中表示,伊利集团始终坚持走益生菌自主创新研发之路,先后前往新疆、西藏及河北等多个省份,收集传统发酵食品、母乳、婴幼儿粪便等各种样本,持续开展新菌株的分离和筛选工作。伊利与国内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以乳双歧杆菌BL-99为代表的一系列益生菌,目前所研发的菌株共获得15项授权发明专利,并应用到多款产品中。多年来,伊利致力于推动国产益生菌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益生菌专家生态圈体系、支持跨领域、交叉学科人才、科研队伍合作,加强基础创新实力,产出自主创新的成果;注重益生菌应用标准化,益生菌的研究要基于菌株水平开发,以标准规范益生菌在产品端的应用转化;充分联动产学研各界,开展益生菌的科普宣传工作。云战友表示,下一步,伊利将加强益生菌的品牌打造,重视品牌价值,将多元化的科学成果以简单、易懂的形式传递给消费者,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优质益生菌要实现精准开发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教授郝彦玲认为,优质益生菌的精准开发,一是要精准到菌株层面,由于不同菌株来源于不同的生态,经过长期的适应环境和进化,导致基因组上的基因丢失和突变。二是要有精准的环境,即使同一菌株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培养,由于基因表达不同,其益生特性也会有所不同。菌株在实验室的不同条件下驯化可发生基因的突变和重排。

  对益生菌进行研究最终是要实现产业化。伊利集团创新中心益生菌研究中心总监洪维鍊谈到,伊利长期致力于开展益生菌的本土研究,目前已搭建基于菌株筛选、功能评价、菌粉研发和产业转化的四个益生菌研发平台,将以中国母乳和婴幼儿来源的菌株为核心,致力于本土好菌的开发与应用转化。乳双歧杆菌BL-99是伊利推出的第一株自主研发专利菌株。目前,伊利自主知识产权菌株已经广泛应用于低温发酵乳、奶酪棒、冰淇淋、固体饮料等全品类产品。

  聚焦不同人群的肠道微生态研究

  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韩婷认为,长寿人群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处于明显优势状态。肠道微生态和老年便秘、早老性痴呆等密切相关,采用微生态调节治疗效果显著。在老年人群的肠道中,具有抗炎作用的柔嫩梭菌减少,而促炎菌增加。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行干预,能减少炎性衰老,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老年人患癌症的风险。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助理教授赵艾介绍了母乳微生态与婴幼儿健康研究进展。赵艾指出,母乳是一个微生态体系,是促进婴儿肠道菌群的超级食物。母乳中不仅含有乳铁蛋白等抗菌成分,而且还含有超过200种的母乳低聚糖、超过700种的细菌。在母婴配对研究中发现,母乳菌群对婴儿肠道菌会产生直接作用。

  为益生菌研究打开跨界新视角

  空间诱变技术将空间技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已成为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目前主要被用于微生物制药及植物新品种培育。那么,空间诱变技术能被用来改良菌株吗?“空间诱变技术并不神秘,实际上是对常规物理诱变技术的扩展。但因为空间环境的特殊性,所以在研究中仍具有一些特殊的优势。利用空间诱变技术可以改良菌株。”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庞欣指出,空间环境中最主要的突变因素有两点:辐射及微重力。目前已经应用空间诱变技术研究了一些菌株。如紫红曲霉菌经过空间诱变后,菌株生长明显变快。又如赤芝,相比于出发菌株,诱变菌株菌丝更加浓密、整齐,长势快。

  庞欣指出,未来,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明确空间诱变菌株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尤其是食品级的菌株,保障食品安全;明确诱变机理,提高诱变效率;防止诱变菌种退化,提高生产效率。

  论坛上,主办方还特别设置了圆桌对话环节,来自食品、公共卫生、航天育种等多个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新阶段益生菌行业的革新与现代化之路”的主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来源:新华网)

营业执照
顶部